122 曹操父子-《秦汉传奇》
第(1/3)页
却说董卓是甘肃人,他体魄健壮,通晓武艺,因为出生富贵,出手阔绰豪爽,羌人们对他都十分敬畏。
与此同时,地方豪杰们经常前来带牲畜前来拜见董卓,董卓见羌人敬畏自己,心下生出利用之意,便在羌人中培养亲信,借此扩大自己的势力。有位羌人富豪听说董卓家里的牲畜被宰杀得所剩无几,立马送来上千匹牛羊,可见董卓在羌人中的地位之高。
后来中央政府想要招揽羌人,董卓借此当上了官,在陇西一带威望达到了顶峰。董卓因此受到皇帝的重用,亲自征兵镇压黄巾军。董卓势力越发强大,如今他是河东太守,就住在洛阳的对面。与洛阳仅仅一河之隔。
何进暗中派人告诉董卓,叫他申讨太监。
这下何太后吓坏了,下诏把宦官都免了职,勒令他们全部出京各回老家。宦官张让颇得何太后母亲舞阳君的欢心,这位老太太便替太监们说情,何太后又收回成命仍叫太监们进宫当差。
何进急了,于是走到官里去力争,要求何太后立刻下旨杀死所有的宦官;想不到他自己被太监们杀了。
何进一死,局势立刻失控,他原本的部下袁氏兄弟立即疯狂地向太监报复,这些人带兵进宫后见到太监就杀,极短的时间内就把宫里的太监杀得干干净净。但混乱之中仍有不少太监逃了出去,比如挟持少帝的张让便是其一。
为了进一步追杀那些太监,袁绍等人就下令,但凡京城里有太监模样的人一律格杀。这是一道非常荒唐的命令,所谓有太监模样,就是指男子无须,虽然古人不怎么刮胡子,可是不长胡子的男子并非不存在,比如尚未成年但接近成年的,又或者年老无须的,这些人都会被误认为太监。
军令之下,士兵们也不去细细分辨,只要逮着无须男性就立即格杀,于是短短几天内,京城中被枉杀的男子就超过了两千人。好多男子被抓住后连忙脱下裤子以证清白,为了活命,也顾不得什么廉耻了。
经过狂风骤雨般的清杀之后,那些漏网的太监差不多都被杀掉了,可是就在这个时候,一个大魔头赶到了京城,他就是董卓。
太监被杀,董卓应该带他的兵回河东,但是他要留在洛阳和袁绍争权。
董卓和董太后本来没什么瓜葛,但打着为董太后鸣冤的旗号,说何皇后不遵孝道,逼死了婆婆,所以要把何太后废了,何太后的儿子少帝也要废了,另外立王美人的儿子献帝才对。
袁绍是何进的朋友,属于何太后一党,如何能赞成?董卓坚持他的主张,并且声色俱厉。袁绍说,“天下的能人也不止你董卓一个”。说完这句话他就离开洛阳城,渡过黄河到河北去了。
董卓自封为司空,权倾朝野,决定废少帝,另立陈留王为帝。由于董卓手握重兵,朝中无人敢反对,遂定下废立大计。
公元189年9月28日,董卓在崇德前殿召集百官,逼何太后下诏书废黜刘辩为弘农王,立陈留王刘协为帝,是为汉献帝。皇太后还政。何太后哽咽流涕,群臣心中悲痛,但都敢怒不敢言。
刘辩被废黜以后,何氏每天以泪洗面,董卓的这番行为,引来了一些英雄豪杰的不满,董卓害怕他们以拥立废帝刘辩为名来征讨自己,所以决定把刘辩杀死以绝后患。
初平元年,董卓派郎中令李儒进献毒酒给他,并且说道:“服此药,可以辟恶。”弘农王说:“我没有病,你们想杀我罢了!”不肯喝。李儒强迫他喝,刘辩不得已,只好与妻子唐姬及随从宫人饮宴而别。饮酒过程中,弘农王悲歌道:
“天道易兮我何艰!
弃万乘兮退守蕃。
逆臣见迫兮命不延,
逝将去汝兮适幽玄!”
接着令唐姬起舞,唐姬举袖而歌。歌毕,弘农王对唐姬说:“爱卿是本王的妃子,以后可能为吏民之妻。自己保重,从此长辞!”于是喝毒酒而死,时年十五岁。
这就是“弘农别姬”的故事,废帝刘辩就这样死在了董卓的手上。可是问题来了,虽然刘辩现在只是一个普通王侯,但是他曾经是东汉的皇帝,那么是以王的规格来安葬他?还是以皇帝的规格安葬他呢?
虽然刘协和刘辩共同经历过宫变,兄弟间情谊尚在,但是刘协现在寄人篱下,要看董卓的脸色办事。再说刘协和刘辩之间也有一些过节。当年刘协的生母王美人怀孕之时,何氏为了保住刘辩的地位,而逼迫王美人堕胎。
王美人十分害怕何氏的手段和她身后的势力,就服用了堕胎药。可是刘协命硬活了下来。王美人生下刘协以后,何氏就用毒鸠杀死了王美人,刘协从小就没有了母亲。在这种因素下,刘协并不想厚葬刘辩。
于是同年二月,刘协下诏书:把刘辩安葬在宦官赵忠生前为自己修建的陵墓里。赵忠是汉灵帝在位时的中常侍。汉灵帝常说他就像自己的父亲一样,对他十分信任。刘协把刘辩葬在他的陵墓里,也算是对刘辩进行的报复和侮辱。
就这样,刘辩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个被葬在宦官坟墓中的皇帝,一代帝王就此埋名。古代史书中称刘辩为皇子辩、少帝和弘农王等,也因为刘辩在位不逾年,一般不把他看作是汉朝正统的皇帝。
董卓胁迫朝廷从洛阳迁至长安。对于汉献帝来说,那是一段惨烈的记忆:陷入火海的洛阳,像牛羊一样被驱赶的百姓,沉默无语的公卿大臣,漫山遍野散发着恶臭的尸体……
董卓生性凶残,做了不少坏事,但他也有温柔的一面,那就是对他的小孙女董白。
董白生得漂亮,人又聪慧。不过有一样不好,原来她是个哑巴。
董卓特别疼爱董白,为了能治好董白的哑巴病,遍寻名医,不知道求了多少灵丹妙药,可是却没有丝毫效果。
董卓当权后,大肆加封董氏族人,自己的母亲被封为池阳君,给她配备的仪仗队只有皇家的长公主才具备。
董白年仅10岁,还不到封号的年纪。但董卓打破陈规,把她封为渭阳君,并为她举行了隆重的册封仪式。
董卓听说在汉武帝的陪葬品中,有治疗哑巴病的偏方,于是命吕布去汉武帝的陵寝中查找。
吕布立即带领将士进入茂陵,里面财物倒是不少,但董卓要的偏方怎么也找不到。
董卓没找到偏方,不由恼羞成怒,他下令把汉武帝的尸体拖出棺椁“暴尸”。
朝臣们大惊失色,集体推选蔡邕苦劝。说动了汉武帝的陵寝,只怕会坏了龙脉,到时候会影响霸业。
董卓这才收回命令,让人把汉武帝的尸身放回棺椁中,又把盗取出来的财宝放回墓室,并加以修葺。
来到长安之后,大臣王允利用并州军阀吕布杀了董卓。可是董卓死了,还有李傕、郭汜,还有张济、樊稠,还有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军阀。他们之间相互算计,又相互妥协,长期争执不下,把长安也拖入炼狱之中。史载,长安城中“人相食啖,白骨委积,尸秽满路”,汉献帝曾向李傕讨要五斤大米和五具牛骨让左右侍卫果腹,而李傕只给了一些米糠和腐臭的牛骨,这些东西根本不能食用。
初平三年(192),毛玠向曹操建议:“夫兵义者胜,守位以财,宜奉天子以令不臣,修耕植,畜军资,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。”曹操“敬纳其言”,虽然当时曹操的羽翼不够丰满,但他早就埋下了成为东汉政府实权人物的野心。
占有兖州之后,曹操派遣心腹王必来到长安,以获得汉廷的承认。王必是曹操的创业之臣,“忠能勤事,心如铁石,国之良吏也”,是一个当密探的好料子。而他的确负有一项秘密任务:联系汉献帝的侍臣,以探听长安的虚实。
虽然汉献帝形同虚设,但他的身边依然涌动着风云。皇帝的侍臣之中,有主动投靠军阀的,有忠于国事寻求破局的。他们与军阀之间的结交与合谋,决定着东汉政府的走向。这一段故事就像风声,不见其形,却能在零星的文字记载中显露其痕迹。
王必的联系对象是黄门侍郎丁冲,很有可能还有钟繇。丁冲是曹操的友人,出身谯沛丁氏,和曹操有乡党联姻的关系。钟繇则是曹操重要谋士荀彧的乡党旧交,他对李傕不满,便想要联系外面的军阀,刚好曹操也要寻一个内应,双方达成联盟是极有可能的。
当时,李傕不想承认曹操占有兖州的事实,准备扣押王必。而钟繇立马劝道,关东诸侯都自行其事,只有曹操还心系汉室,如果拒绝他的好意,以后谁还会来长安投诚。李傕最终被说服,浑然不知自己眼皮底下被人安插了棋子。
兴平二年(195),曹操击败吕布,取得兖州绝对的统治权。没过多久,千里之外的长安就“碰巧”发生了异变。钟繇和丁冲策反了李傕的部下杨奉,合谋刺杀李傕,可惜事情败露,杨奉只能率手下的白波军叛变,最后挟持汉献帝东归洛阳。
第(1/3)页